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贊助節能工程項目:
1. 天面隔熱塗層
隔熱塗層有著低導熱的特性,並把過多的熱能反射,能有效降低天面和室內的溫度,最終減少炎熱天氣時的冷氣使用量,達至節能和節省電費的效果。
2. LED泛光燈
LED泛光燈的耗電量只有傳統泛光燈的30%,大大節省了能源的耗用,而且壽命長數倍。
本課程的宗旨是為學生提供與物理學相關的學習經歷,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,以便學生積極投身於迅速變化的知識型社會之中; 使他們在與物理學相關的領域中進一步學習或為就業作好準備, 並成為科學與科技的終身學習者。
學習目標
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分為三個範疇: 知識和理解、技能和過程、價值觀和態度。重要的學習目標總結如下:請按以下連結下載物理科簡介
本科/本委員會的願景
使學生
(1)認識科學、化學科及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。
(2)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疑難。
(3)培育正確的性觀念、環境保育及閱讀態度
(4)懂得利用資訊科技學習本科知識
(5)有學習的目標和成功的機會
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贊助節能工程項目:
1. 天面隔熱塗層
隔熱塗層有著低導熱的特性,並把過多的熱能反射,能有效降低天面和室內的溫度,最終減少炎熱天氣時的冷氣使用量,達至節能和節省電費的效果。
2. LED泛光燈
LED泛光燈的耗電量只有傳統泛光燈的30%,大大節省了能源的耗用,而且壽命長數倍。
活動地點: 米埔自然保護區
活動日期: 2017 – 01 - 05 (四)
班別: 4A
帶隊老師: 關家恆老師
秋冬季節,過千隻候鳥到港過冬,米埔頓成觀鳥者天堂。當中包括全球瀕危品種如黑咀鷗,以及全球四分之一的黑臉琵鷺。高度生物多樣性的米埔自然保護區,為師生提供課堂以外認識自然環境的途徑,我們專程參加了為中學生而設的教育項目。
教育主任陳小姐首先為同學們簡介米埔的地理位置及生境,教授濕地及紅樹林的知識。然後同學們最期待的時間來到了,掛起望遠鏡踏上觀鳥之途。
往保育區觀鳥屋沿途,雀鳥隨處可見,最常見的是大、小白鷺,池鷺,蒼鷺,針尾鴨和鸕鷀,我們還發現了體形嬌小的翠鳥和伯勞的蹤影。牠們有的在池塘中嬉水,有的在泥灘中覓食,有的在電線上或樹上休息養神。令同學們興奮的是竟然在基圍的泥灘上發現十隻黑臉琵鷺,它們獨特的匙形長嘴很易辨認,覓食的神態十分可愛,小頭兒左右來回撥來撥去。根據導師的資料,全球至今只餘三千多隻。
在紅樹林區,陳小姐詳細講解了各種紅樹的特徵,同學們要逐一記下及畫下,了解它們如何適應其居住環境,終於順利完成了「紅樹林生態」學生工作紙。
日期:2016年11月11日(星期五)
時間:4:00 pm至 5:15pm
地點:機電工程署
講者:梁小姐
參與者:中四及中六級選修物理科同學
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一日,中四及中六級共二十八位同學參觀了位於九龍灣的機電工程署。機電工程署負責制訂、推廣及實施能源效益及節約能源計劃,並就使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向政府提供專業支援。
2016年9月26日至10月1日,本地和內地科學家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「創科博覽2016」(http://ourhkfoundation.org.hk/innotechexpo2016/)聚首一堂,讓青年學生更多了解國家和香港的科技成就,認識科技創新的重要性,以及考慮投入科創行列。在云云內地科學家中,有一位80後的年青女科學家徐穎博士,提早一天(9月25日)下午在香港與同學們出席「來自星星的燈塔 - 與衛星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對話」活動。我們委派了兩位中四理科,也同時是機械人研習隊成員的女同學參加。
活動名稱: 中五級生物科戶外考察 --- 米埔濕地教育
活動地點: 米埔自然保護區
活動日期: 2016 – 01 - 18 (一)
帶隊老師:關家恆老師
世界自然基金會 (WWF) 香港分會自1983年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,一直在保護區內進行研究和增設教育設施,同時推出多項保育工作維持濕地。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教育項目多元化,目標與可持續發展教育一致,透過趣味活動和參與體驗,推動社區為保育作出貢獻。該會的中小學教育項目特別為學生及教師設計,並在香港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地方如米埔等戶外教室進行。
Copyright © 2023 Buddhist Ho Nam Kam College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© 2023 佛教何南金中學。保留一切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