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於1988年創校,是一所提供優質教育的中學,我們以佛法薰陶學生,以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正確做人處事態度為首任,致力貫徹校訓「明智顯悲」精神,為社會國家作出貢獻。

本校首重學生品德、校風嚴謹,老師嚴而有愛,耐心教導每一位學生。最近一份校外評核報告對本校有以下的總結:學校以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為己任,相信他們能「明是非、願受教、能改變」,信念堅定。校長和教師關愛學生,循循善誘,著力培養學生的品德之餘,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經歷成功,幫助他們建立自信,從而加強他們學習的動力。學校透過多樣化的課外活動、校外比賽、境外學習等,豐富了學生的經歷;教師不時在課堂內、外鼓勵學生努力向上,建立了融洽而密切的關係,也營造了充滿關懷的學習環境。學生愛護學校,對學校具強烈歸屬感;家長也十分欣賞學校對子女的關懷和支援,建立純樸的校風。教師具團隊精神,能彼此支援,中層管理人員也能以身作則,主動承擔工作。學校已在管教學生的行為和品德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礎,並著力建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,並藉班級經營策略,帶動學生學習風氣和鞏固德育培育;經學校多年努力推動,感恩近年同學們的公開試成績已屢創佳績。

22-23年度班級編制如下:

級別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
班數    4    4    4    4    4    5

全校學生人數約有700人,老師人數近70人,另聘有助理、助教十數名。除英文科外,初中以中文為教學語言,其中六科輔以英語延展活動。

明智顯悲
明 --「明」有顯明、啟發和破除黑暗的意思。佛教認為每一個眾生皆有成佛的機會,即佛性,它只是被貪、嗔、癡所污染而未能顯露而巳。
基於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智慧,加上當代各教育同工的啟迪,本的師生皆需要擁有「勇於承擔」的精神 --承擔起佛教「止惡揚善」的精神,同學要明白自己在家庭、社會及國家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負任。
智 -- 「智」即智慧。佛教所的智慧與世間聰明不同。佛教所指的般若正智是建築在正知(正確的知識)正見(正確的見解)之上。
要得到智慧就必需要透過學習,學生要抱著「樂於學習」的精神,要發展自己皂創意思維及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,達到學會學習的目標,例如批判性思考、資訊科技與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顯 -- 「顯」即顯現、顯露。社會上, 一般人都是自私自利,他們自我的觀念過重,往往不懂得同心合力就事成的道理。佛教的其中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 -- 因緣和合,即萬事萬物都要在互相配合、互相遷就之下才會成就與出現的。
由於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,則同學亦需要與別人「善於溝通」,主動及有信心地學好兩文三語,積極裝備自己,培育與發展我們與別人賴以溝通的語文能力。
悲 -- 「悲」就是拔除他人痛苦的情懷。而佛教講的慈悲,是建築在我與眾生身同感受之上。
當我們生起悲心,就會在面對眾生苦難時,尋找,發掘與創造拔除眾生苦的有效新方法。同學在面對難題的同時亦應該學習從悲而發展出來的「敢於創新」的精神。面對困難,我們要堅毅地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將炾服。

訓 

明智顯悲

--「明」有顯明、啟發和破除黑暗的意思。佛教認為每一個眾生皆有成佛的機會,即佛性,它只是被貪、嗔、癡所污染而未能顯露而巳。

基於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智慧,加上當代各教育同工的啟迪,本的師生皆需要擁有「勇於承擔」的精神 --承擔起佛教「止惡揚善」的精神,同學要明白自己在家庭、社會及國家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負任。

 

-- 「智」即智慧。佛教所的智慧與世間聰明不同。佛教所指的般若正智是建築在正知(正確的知識)正見(正確的見解)之上。

要得到智慧就必需要透過學習,學生要抱著「樂於學習」的精神,要發展自己皂創意思維及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,達到學會學習的目標,例如批判性思考、資訊科技與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
 

-- 「顯」即顯現、顯露。社會上, 一般人都是自私自利,他們自我的觀念過重,往往不懂得同心合力就事成的道理。佛教的其中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 -- 因緣和合,即萬事萬物都要在互相配合、互相遷就之下才會成就與出現的。

由於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,則同學亦需要與別人「善於溝通」,主動及有信心地學好兩文三語,積極裝備自己,培育與發展我們與別人賴以溝通的語文能力。

 

-- 「悲」就是拔除他人痛苦的情懷。而佛教講的慈悲,是建築在我與眾生身同感受之上。

當我們生起悲心,就會在面對眾生苦難時,尋找,發掘與創造拔除眾生苦的有效新方法。同學在面對難題的同時亦應該學習從悲而發展出來的「敢於創新」的精神。面對困難,我們要堅毅地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將炾服。

學校歷史

 

本校為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之第十二間政府資助中學,為小學畢業男女學生提供中學教育。鑑於觀塘區中學學位不足,及為提供多元化之課程,以配合不同性向及學能之學生起見,佛聯會特於油塘高超道開辦此中學。本校建築費約為二千一百萬元。教具、校具、儀器、機器等設備總值超過四百卅萬元。部份費用由善長何式南居士慷慨捐助。本校之定名,乃取自何式南居士之「何」、「南」二字及其夫人李定金女士之「金」字合併而成。

 

本校樓高五層,佔地五千二百平方米,設有課室廿三間、科學實驗室三間、工業繪圖室兩間、美術室一間、實習工場九間,包括金工工場兩個、輕金屬品表面處理工場、膳宿服務實習室、零售實習室、商業實務室及打字室。此外,更設有圖書館、職業輔導室、醫療室、學生活動室、籃球場,有蓋操場及學校禮堂等,設備完善,學科齊備。課程分為普通學科及工商資訊科技專科,提供知識與技能,理論與實習並重。將普通教育與專業訓練連接起來,為本港工商界培育人才。

 

本校更秉承佛教聯合會之辦學宗旨,推行佛化教育,以佛法薰陶學生。故此本校特別著重學生之品德修養,以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做人處事之正確態度為首任。務求學生在校內做個循規蹈矩之好學生;在社會做個奉公守法,對社會有貢獻之好公民。此外,本校更銳意提高學生之群體意識,使其明白個體與群體之相互關係,做事能夠竭盡個體之責任,顧全群體之利益。

 

本校於一九八八年九月開辦時,僅設中一級七班及中四級二班,學生共三百廿七人,以後逐年擴展,已於一九九三年開設中六課程,一九九四年擴展至中七級,現時中一至中六之班級結構為四、四、四、五、五、五合共廿七班,學生人數約九百名。

佛教何南金中學
使命
本校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政府資助中學,為全港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之科技、商業及
學科課程,因材施教,使不同性向及學能之學生具備正確的態度、足夠的知識與技能成
為科技及商業人才。本校著重學生的五育發展,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及價值觀,使其
有慈悲喜捨及渡己渡人之心,能貫徹校訓「明智顯悲」的精神,從而為社會的安定繁榮
及國家民族的進步作出貢獻。
學校目標 (學生)
(一)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(二) 具備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。
(三) 確定適當的學習態度,以達致一定的學業水平。
(四) 透過紀律實踐,養成自律精神。
(五) 建立自信,掌握獨立的思考能力。
(六) 具備良好的公民意識。
學校目標 (教師)
1. 以「學生為本」,關心及尊重學生; 一切工作以整體學生的利益為依歸。
2. 以身作則,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。
3. 施行先管後教,先品後學的教學原則,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及提高學生的學業
水平。
4. 與學生、同事、家長、外界社團 / 組織建立良好關係,從而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
及建立良好校譽。
5. 「運用集體智慧,發揮團體精神」積極合作,營造良好的工作氣氛去推動校務。以
公平公正、合情合理、開明開放的態度,處理校政。
6. 立足本職、堅守崗位、不斷進修,追求專業發展。
中期目標
在保持學生良好品德的大前提下,提升學業水平及開展課外活動。
短期目標
每年工作重點 (請參閱學校3 年發展計劃)

學校使命

本校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政府資助中學,為全港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之科技、商業及學科課程,因材施教,使不同性向及學能之學生具備正確的態度、足夠的知識與技能成為科技及商業人才。本校著重學生的五育發展,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及價值觀,使其有慈悲喜捨及渡己渡人之心,能貫徹校訓「明智顯悲」的精神,從而為社會的安定繁榮及國家民族的進步作出貢獻。

學校目標 (學生)

(一)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(二) 具備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。
(三) 確定適當的學習態度,以達致一定的學業水平。
(四) 透過紀律實踐,養成自律精神。
(五) 建立自信,掌握獨立的思考能力。
(六) 具備良好的公民意識。

學校目標 (教師)

  1. 以「學生為本」,關心及尊重學生; 一切工作以整體學生的利益為依歸。
  2. 以身作則,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。
  3. 施行先管後教,先品後學的教學原則,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及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。
  4. 與學生、同事、家長、外界社團 / 組織建立良好關係,從而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及建立良好校譽。
  5. 「運用集體智慧,發揮團體精神」積極合作,營造良好的工作氣氛去推動校務。以公平公正、合情合理、開明開放的態度,處理校政。
  6. 立足本職、堅守崗位、不斷進修,追求專業發展。

中期目標

在保持學生良好品德的大前提下,提升學業水平及開展課外活動。

短期目標

每年工作重點 (請參閱學校3 年發展計劃)

school-map-s

佛教何南金中學

Buddhist Ho Nam Kam College

地址:香港九龍油塘高超道三號

Address: 3, Ko Chiu Road, Yau Tong, Kowloon, Hong Kong.

電話 | Telephone:23400871

傳真 | Fax:23473665

電郵 | Email:enquiry@bhnkc.edu.hk